
[NOWnews今日新聞] 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鬧翻後,已過週末宣布要組建新政黨「美國黨」(America Party),來挑戰他眼中的「一黨專政」體系。有共和黨人士擔心,這將對明年的期中選舉形成挑戰,尤其馬斯克還放話,要對抗那些投票支持「大而美法案」的共和黨議員。不過有英媒點出,馬斯克要創黨一事雖然震撼,但後續挑戰很多,光是聯邦選舉委員會(Federal Election Commission,FEC)那關可能都過不了。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規定,新成立的政黨組織,在聯邦選舉中籌集或支出超過一定限額的資金時,必須向該委員會登記,但目前馬斯克尚未進行這類註冊,顯示他現階段的計劃,更多的是「概念性,而非務實性」。
何況,即使他真的去登機,聯邦選舉委員會近期可能也無法批准,依照規定,FEC由6位成員組成,均由總統提名,並須參議院同意。目前,FEC有3個空缺席位,不足以形成治理所需的法定人數,在川普做出新任命之前,該委員會基本上處於停擺狀態。
曾在2013年至2017年任職於FEC的民主黨人拉維爾(Ann Ravel)認為,川普可能已經出於自身動機,有意讓FEC處於關閉狀態,所以故意讓該委員會缺乏法定人數。
此外,根據《華盛頓郵報》先前報導,美國總統大選實施「勝者全拿」(winner-take-all)制度,對第三勢力並不友善。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政治學教授諾埃爾(Hans Noel)直言,美國缺乏讓多黨制或第三勢力成功運作的制度條件:「你必須徹底獲勝才能有所斬獲。不像其他民主國家,可以從小黨起步,先取得20%或30%選票,然後取得一些國會席次,並逐步擴大。」
美國過去並非全無第三政黨挑戰兩黨制的紀錄,但從歷史來看,這些政黨在全國的吸引力依然有限,從未成功問鼎白宮。不過,部分專家,如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桑福德公共政策學院(Sanford School of Public Policy)教授麥科考(Mac McCorkle)就分析,即使「美國黨」候選人難以在選舉中勝出,但仍可能扮演「攪局者」、「干擾者」之類的角色,破壞共和黨競選布局,並在北卡羅來納州等戰場州,獲得不容小覷的選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