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人總會嘲諷一句:「摔角都是套招的」、「都是演的啦」、「劇情你們在嗨什麼?」但這些話卻完全忽略了摔角手背後的專業與付出。
所有職業摔角手都經過多年嚴格的訓練。他們不只要有強壯的體格,更得耐打,還要懂得表演與演技。所謂的「套招」,其實是兩位選手之間高度的默契與配合。他們要讓動作看起來逼真、有衝擊力,同時又要保護彼此不受傷。出招固然重要,但能完美受招的選手,才真正讓觀眾感受到摔角的張力。
延伸閱讀:R-Truth:「我會把 Cena 打醒!讓他找回自我!」WWE 敲定《周六夜主戰賽》將由二柱子對決自己的偶像!
劇情是假的,但傷痛都是真的
▲Dolph Ziggler 受招集錦。
▲因 Seth Rollins 的精彩受招,讓 Cody Rhodes 的 Cross Rhodes 更漂亮。
以 Dolph Ziggler 為例,這位雖然已離開 WWE 的選手,就是有名的「受招高手」。他總能讓對手的攻擊顯得華麗且具爆發力。而現今 WWE 的主力選手 Seth Rollins,同樣擁有這樣的技術與評價。
此外,摔角手還必須鍛鍊極強的「麥克風能力」。因為在這項運動中,誰越會說話、越會炒熱氣氛,越容易被捧上主秀。很多在 WWE 站上頂峰的選手,後來也成功轉戰好萊塢,像是 The Rock、John Cena 就是其中代表。
▲時間軸 2 分 59 秒處,John Cena 的臨場反應極快。
但頂尖麥克風技術不只來自劇本,也考驗選手本身現場臨場反應。在前幾週的《RAW》節目中,John Cena 正在台上發表演說時,一名摔迷突然把寶特瓶丟上場。這樣的動作不僅失禮,更具危險性。但 Cena 沒有慌張,而是撿起寶特瓶即興互動,展現了他老練又幽默的一面,這就是他被稱為「麥克風之神」的原因之一。
而我們千萬不能忘記這些表演背後的危險性與真實傷害。這並不是電影、電視劇,不能重拍、不能 NG,一切都是現場直播。曾經的「限制級巨星」Edge 就曾因傷退役多年——他頸部的嚴重損傷至今仍影響著他的人生。
再舉兩個著名的例子:永遠的「拉丁熱火」Eddie Guerrero,在 2005 年因心臟衰竭離世,年僅 38 歲。他長年服用止痛藥與類固醇,都是為了將最好的表現奉獻給觀眾。
而 WWE 永遠不會再提及的那個男人——Chris Benoit 也是如此,因長年摔角導致 CTE(慢性創傷性腦病變),在精神崩潰下做出悲劇。
近期才發生的嚴重案例

▲一次失誤就可能招致嚴重的傷害。
近來,一場比賽也再次讓人看見摔角的真實殘酷。在《RAW》的一場三方威脅戰中,Zoey Stark 在與 Rhea Ripley、寶城海里的比賽中,一記失誤導致自己小腿嚴重骨折,這個畫面震撼全場,也可能讓她休息一年以上。
這也造成原定的三方戰,突發改成 Rhea Ripley 與寶城的一對一對決,而這可不是「劇本安排」,但兩位摔角手還是盡力的完成了這不在安排之內的比賽。
Bautista 談及職業摔角手的辛苦
曾經在 WWE 相當具有人氣的野獸「Bautista」也在近期訪談中談到這件事:
我有很強的職業道德,而這來自於我在 WWE 時期的訓練。他們(摔角手)不只身體強悍,那是一種令人難以想像的艱苦磨練。
在好萊塢拍片雖然也是長時間工作,但和職業摔角相比,簡直就是小菜一碟。兩者完全是天差地遠。
現在我身處電影產業,但我很難理解那些總是在片場抱怨、整天不開心的人。我完全無法產生共鳴。
你不喜歡沒關係,但沒必要影響別人
實際上,說出「摔角都是假的」這句話,不會讓你顯得更聰明,反而會讓你顯得無知。因為大多數觀眾早已知道這就是一場「表演」。
就像你不會對走出戲院的人說「電影都演的,有什麼好看」,你也不該對摔角迷說「摔角都是劇情啊,有什麼好興奮的」。
尤其在 WWE 全球化成功後,不管是門票銷售、收視成績都在逐年上升,歐洲、北美、甚至是在中東的石油國都成了他們的重要市場。可惜的是,摔角在台灣的熱度卻不比以往,更別提都已經 2025 了,還有一些怪怪的人或民間團體持續在台灣妖魔化摔角這件事。
當然了,這其實沒什麼問題,各地對於不同運動的熱門程度本來就不同。但最基本的尊重真的要做到,你不喜歡沒關係,但不要在總是出沒在各大討論區劈頭就說「摔角都是假的」之類的話去影響別人吧…?
觀眾喜愛觀看摔角,不管是新日迷、墨摔迷、WWE 迷、AEW 迷或者其他摔角團體的粉絲,所帶著的心情都是一樣的,我們欣賞的就是一場華麗的「表演藝術」,而我們也由衷尊敬每一位在擂台上的選手。
延伸閱讀:這場不看,整年白看!WWE 繼摔角狂熱後下一個 PPV Backlash 壓軸賽已敲定 John Cena 對決毒蛇 Randy Orton
source / WWE, Netflix
追蹤 @cool_magazine_taiwan Instagram 帳號,觀看更多有趣的潮流、時事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