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news今日新聞]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近日再度出現上升趨勢,上週就診人次以1.9萬創下今年新高。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旅日達人林氏璧提到,就數字來看,日本目前新冠疫情似乎還好,反而是百日咳流行中。事實上,台灣今年也累積14例本土百日咳病例,創下近6年同期新高,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在月初時曾提到,這多國疫情上升很有關係。
林氏璧透過臉書粉專「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提到,「日本目前新冠好像還好,反而百日咳流行中」:他強調,接種疫苗為預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台灣提供嬰幼兒於出生滿2、4、6、18個月,以及滿5歲至入小學前各接種一劑百日咳相關疫苗。如果很擔心,請在18個月第四劑都打完後再帶小朋友前往流行區。
林氏璧提到,其他的預防方式也很簡單,就是戴口罩勤洗手。因這是飛沫傳染,戴口罩勤洗手防百病。
林氏璧也貼出衛福部的宣導圖,「百日咳、感冒咳,不一樣!6個月以下的嬰兒是百日咳重症高危險群!」內容提到,對大人來說,百日咳的症狀有「鼻炎、打噴嚏、輕微發燒、陣發性咳嗽持續數週至數月症狀減輕、自行痊癒。」
日本今年已累積至少16475例百日咳確診
有「日本版CDC」之稱的「國立健康危機管理研究機構」調查統計,截止至5月11日該周,單周全日本醫療機構回報的百日咳患者人數為1792人,相較前一周增加了40多人,疫情仍在持續。今年迄今患者總數已達16,475人。
各都府道縣確診數量來看,以福岡縣確診病例最多,達110例;其次是兵庫縣(109例)、東京都(92例)、千葉縣(88例)、新潟縣(86例)。
嬰兒幼童、孕婦可接種疫苗
隨著百日咳患者人數的增加,甚至傳出有尚未接種疫苗的嬰兒死亡或轉成重症案例,日本兒科學會呼籲,在兒童滿兩個月時就進行疫苗接種,並建議如果嬰兒有兄弟姐妹,則在進入小學之前或11至12歲時接種疫苗,以防止家庭內部感染。
此外,日本婦科學會也提到,孕婦亦可在懷孕前期接種百日咳疫苗,最好早於35 週前,以便孕婦體內抗體可透過胎盤傳送給胎兒,稱為「母嬰免疫」。
台灣今年案例也創6年同期新高
根據疾管署數據,台灣今年累計14例百日咳確定病例,含4起家庭群聚,皆為本土病例,為2020年以來同期最高;百日咳疫情以3個月以下(含)嬰兒感染比例最高,籲請家長注意家中嬰兒健康狀況。
疾管署指出,國際間百日咳疫情多國呈上升,尤以日本疫情最為嚴峻,美國疫情上升,今年迄今累計報告逾9,000例,為去年同期2倍;墨西哥今年截至4月上旬報告696例確定病例,病例數高於去年全年463例;中國今年迄今累計報告1.4萬餘例;韓國於年初高峰後持續下降,近期每週新增病例低於100例,今年累計報告逾4,200例。
羅一鈞提到,日本方面分析為何該國今年以來百日咳疫情驚人,歸納出兩點,第一是是過去幾年新冠肺炎疫情留下的「免疫負債」;另一個則是日本已發現好幾例抗藥性百日咳菌株,細菌就容易不斷傳播下去。
羅一鈞補充,台灣目前尚未發現抗藥性百日咳菌株,因此還不需要太過擔心,但也呼籲民眾可提高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