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news今日新聞] 微軟日前宣布將在全球裁員約6000人,其中軟體工程師受影響的比例最高,是被裁員的最大宗員工。之前就有專家預測,AI能夠勝任大部份企業的編程工作,有一位失業的美國軟體工程師分享個人經驗,透露自己被裁員後投了800份履歷仍無法找到工作,如今只能住在露營車中靠跑外送打零工維生,與過去年薪15萬美元(約新台幣452萬元)的生活天差地遠。
根據《財富》雜誌報導,這位失業工程師名叫尚恩(Shawn K),今年42歲,上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專注於元宇宙的科技公司任職。元宇宙也曾經被看好是下一項跨世代級的大件事,但最終雷聲大雨點小,且某種程度上被ChatGPT帶動的AI熱潮所徹底掩蓋。
尚恩表示這不是自己第一次失業,2008年金融危機與新冠疫情期間均曾丟掉飯碗,但前兩次失業都能在幾個月內重返職場,而這次卻不一樣。尚恩說自己去年4月收到解雇通知,儘管擁有二十年的工作經驗和電腦科學學位,但失業後了投了800份履歷都徒勞無功,只獲得不到10次的面試機會,其中有些面試甚至是和AI人事官對談。尚恩說,「我感覺自己好像在社會中隱形了,沒人看得見」。
尚恩如今住在露營車中節省支出,並靠著跑外送與在eBay上出售日用品來賺取微薄的收入。考慮到美國勞工統計局一直將軟體工程師列為最有前景的工作領域之一,尚恩的遭遇讓人震驚,然而,類似尚恩的故事可能很快就會變得更加普遍。
儘管失業已一年多,尚恩沒有失去希望,對AI發展也並非全然地憤怒。「如果AI真的能比我做得更好,我不會坐在這裡怨天尤人」,尚恩強調自己真正失望的是,企業仍然停留在舊思維,僅是把AI當作削減人力的工具,如果一位軟體工程師如今能夠完成10人份的工作,企業就會選擇把其他9人全都裁掉,而不是留下原本的10人團隊,來嘗試完成過去1000人才能達到的事,這等於是浪費了AI革命帶來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