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news今日新聞] 近年來人工智慧(AI)蔚為風潮,不少人會使用AI工具來協助處理各種工作、生活等大小事情。正在台灣展開緊湊行程的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日前接受訪問時,就表示,若他重新成為學生,他會善用生成式AI,來為自己的職涯鋪路。
根據CNBC報導,黃仁勳在今年1月時,於由艾布拉姆 (Cleo Abram) 主持的節目《大型對話》(Huge Conversations)上說道,「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學習人工智慧。」
他點名ChatGPT、Gemini Pro、Grok等AI工具,並補充稱「學會與AI互動,其實就像是學會問問題。」他強調,與AI溝通不能胡亂丟出問題,而是要具備一定的技巧與結構,「懂得怎麼『提問』。」
黃仁勳舉例說,假設你是一位創業者,若有人問你「告訴我你的事業」,但因為事業太複雜、問題太籠統,你可能很難進行回答。但如果對方問「你能說明創辦一間線上零售公司的第一步是什麼嗎?」這時你就可以給出更具體、有幫助的回答。而這樣的提問邏輯也適用於與AI互動。
Lazarus AI提示設計總監Kelly Daniel日前也在專欄中建議,要將AI當成一個「聰明但缺乏背景與經驗的小孩」,應該清楚且簡潔地組織你的內容,讓AI更能理解你的需求。如果能將指令拆解成條列或步驟,也會比長篇大論來得更容易理解。
黃仁勳的這番見解來自於目前很少有美國年輕人定期使用人工智慧。儘管生成式AI工具已逐漸普及,但據哈佛教育研究院、、Common Sense Media和Hopelab於2024年發布的報告,只有11%的14至22歲美國人每週使用一次或兩次生成式AI。然而,據領英(LinkedIn)2025年的《職場變革報告》,到了2030年,多達70%的工作技能可能會因 AI 技術而改變。
黃仁勳強調,精進提示語的撰寫技巧, 乃至於學會提出好問題,是一項未來多年都仍具價值的技能,因此學生應該花時間培養這項技能,無論他們認為自己身處哪個職業領域。
黃仁勳說道,「如果我是現在的學生,不管是念數學、科學、化學還是生物,無論我將進入哪個科學領域或從事什麼職業,我都會問自己,『我如何利用人工智慧來更好地完成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