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news今日新聞] 美國與中國上週末在瑞士達成協議,雙方同意暫時互相大降關稅,美國隨後也逐步減少小額包裹的高額稅率,有中國財經媒體引述多家中國外貿企業說法,認為協議的達成就像一場及時雨,大家都在抓準時間,卯起來生產和出貨,港口將迎高峰期。
根據《證券時報》報導,美中關稅鬆綁的同時,「搶運潮」隨之湧現,外貿企業爭相角逐90天的緩衝期,先前積壓的訂單集中補發,航運艙位預訂量大幅回升,運價也隨之水漲船高。浙江味老大工貿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鮑巧勤14日受訪時表示,在這之前,受美國關稅政策影響,公司近600萬美元的訂單被退回,200餘名工人被迫在家休息:「(聯合聲明)當天,公司就讓車間主任啟動產線,第二天工人即正式開工,目前正在加班加點生產,希望在期限內抓緊出貨,以免夜長夢多。」
壹航運創辦人鍾哲超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也指出,美中發出聯合聲明不到24小時,船運公司立刻恢復漲價,6月美西大櫃的運價已喊至6000美元,爭取在3個月的緩衝期間,抓緊時間快速下單,因此近期會呈現「供需兩旺」的態勢,外貿企業紛紛催促生產、盡快出貨。
報導形容,對許多外貿企業而言,美中互降關稅帶來一場「及時雨」,儘管30%的關稅對美國客戶還是有些影響,但有的公司若其產品毛利較高,亦不排斥與客戶一同分攤成本,目前的關稅水平在雙方都可接受範圍內。
上海沃行資訊科技有限公司CEO郭舜日提到,在聯合聲明前,公司系統監測的美線訂單出貨量下降約70%,近幾日出貨量迅速爬升,單天的出貨量已比前一段時間翻倍,恢復至關稅政策前約70%,接下來將迎來補貨週期,未來一週訂單出貨量預計會達到、甚至超過關稅政策前的水準。
隨著對美擱置訂單重新「動起來」,整條外貿產業鏈重新活絡,運價也水漲船高。簡宜供應鏈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夏浩飛宣稱,5月12日前,市場上5到7成的美國訂單都暫停發貨,5月12日起「瞬間爆倉」,貨主都在忙著出貨,運價不斷飆升,目前5月底和6月中旬的船東報價已達到6000至7000美元/標箱,可即便運價飆漲,艙位依然很緊張:「關稅政策峰迴路轉,市場需求瞬間迸發,短期迎來出貨潮,但運力還沒完全恢復,這樣的情況下,運價就會快速上升。」
報導引述中信建投期貨看法,認為聯合聲明的90天關稅暫停實施期,為各類貨主提供了較為穩定的備貨、運輸週期,為了避免90天後的任何潛在變數,可能會更積極的先進行備貨,囤積緩衝性庫存。礙於還有訂艙,裝箱、出運、報關等流程,港口預計下週才會進入出貨高峰期:「90天給雙方企業留下窗口期,不論未來談判結果是什麼,企業必須抓住這90天的窗口期,美國企業會抓緊在90天裡補貨,中國企業也會抓緊出貨,把倉庫存貨清空。」
一位長年在深圳擔任貨櫃車司機的宋姓男子直言,感覺能接的訂單量明顯增多,美國那邊開始搶貨,中國的工廠就是搶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