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beanfun! 一起SHOW!
組隊開SHOW,拼排位拿獎勵!
[NOWnews今日新聞] 中風康復不只要復健,更要防跌防傷。最新研究指出,針灸治療能有效協助中風患者避免跌倒、車禍等意外傷害,整體風險可下降達26%,平常則可按摩照海、耳門、梁丘等3穴位,搭配扶牆單腳站立等訓練,進一步加強防跌能力。
研究主持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說,研究運用健保資料庫,追蹤超過10萬名新診斷中風患者長達6年以上,以探討針灸能否降低意外風險;結果發現,接受針灸者的意外發生率明顯較低,即使排除年齡、性別、安眠藥使用等影響因素,針灸仍展現穩定保護效益。
林舜穀指出,針灸可能透過改善神經傳導與本體感覺,增強中風後的肌力、平衡與步態協調性,使病人行動更安全、更有信心,且這樣的療效對於不同年齡、性別與病情具一致性,代表針灸可廣泛應用於各類中風個案。
此外,林舜穀表示,中醫在神經康復領域已廣泛應用,這項研究更強化針灸在預防中風後續傷害的角色,尤其台灣已邁入超高齡階,民眾更需結合東西醫整合照護,降低失能與跌倒等二度風險。
針對有中風病史、行走不穩的患者,林舜穀並推薦3個簡易穴位加強保健,包括照海穴,可強化腳部穩定感;耳門穴有助改善暈眩與前庭平衡;梁丘穴則能穩定膝關節,強化步伐協調性。每天按摩這3穴位1~2分鐘,可助日常穩定行走,降低跌倒機率。
林舜穀也建議中風患者進行簡單的平衡促進運動,包括「扶牆單腳站立訓練」,雙手扶牆,單腳抬起,左右各維持30秒至1分鐘,逐步延長時間;若平衡能力尚可,也可進行「閉眼雙腳併攏站立訓練」,每次維持10~20秒,以加強本體感覺及前庭系統的協調。
林舜穀認為,透過這些簡單、安全的方法,搭配穴位保養,可有效促進中風患者的下肢肌力和平衡能力,減少意外跌倒發生,協助壯世代走得更穩、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