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beanfun! 一起SHOW!
組隊開SHOW,拼排位拿獎勵!
[NOWnews今日新聞] 包含新台幣在內,亞洲多國貨幣近幾日都出現大幅度升值的現象,新台幣兌美元今(6)日早盤一度持續升值到2字頭,但隨後拉回在30元大關附近震盪。對此,瑞銀報告指出這輪新台幣匯率暴漲的3大推手,並預期未來仍有上升空間。
綜合《Mitrade》與《華爾街見聞》報導,瑞銀5日報告指出,這輪新台幣上漲的主要推手是保險公司、企業等進行的匯率對沖以及先前新台幣融資套利交易的停損。另外,除了新台幣外,許多亞洲貨幣包括港幣、人民幣兌美元也出現明顯的升值趨勢,顯示投資者對美元的看空程度正在加劇,持有美國資產的意願正在減弱。
瑞銀認為,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在5月2日創下40年來最大單日漲幅,一天飆升5%,這種異常波動通常無法用單一傳統指標解釋,也讓市場對於台灣央行的態度產生疑問,儘管台灣央行強調有出手干預,但市場均衡已被打破。
展望未來走勢,瑞銀預測,保險公司和出口商可能會在新台幣回檔時提高對沖比率,新台幣空頭部位面臨進一步平倉的風險,預計新台幣匯率未來仍有上漲空間,建議投資人不要過早採取相反的交易策略。
另外,由於台灣的保險公司使用區域貨幣作為對沖工具,因此新台幣升值可能會產生外溢效應,導致韓元、新加坡元,甚至馬來西亞和泰國貨幣匯率也會跟進升值。不過,整體區域匯率的走勢還要看中美貿易戰發展以及美國態度,各國央行各自的干預手段也是變數。投資銀行Jefferies全球外匯主管Brad Bechtel表示,市場現在討論的焦點在於出口商拋匯的風潮,以及央行缺乏有意義的應對措施,「解決貿易緊張局勢的自然方式是通過美元貶值,因此,押注美元對亞洲貨幣的下跌可能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