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news今日新聞] 美國川普關稅戰開打,全球經濟都因此受到影響,各國除了忙著與美國協商如何達成協議,對內也積極尋求出路,欲穩定內需及經濟。近日在台灣出現擴大內需、開放觀光的呼聲,包含應儘快開放中客來台,促進地方消費。然而,新冠疫情過後,中國人、特別是年輕民眾興起「特種兵旅遊」,盡可能不花多少錢,就在短時間內完成多項旅遊體驗,也就是快閃窮遊,未必真能帶來很多消費額。
綜合中港媒體報導,自2023年起疫情管控陸續解封後,中國就開始流行「特種兵旅遊」,以香港為例,因為交通便利、打卡地點密集,更有不少24小時營業的店鋪,相當適合短途旅遊,所以社交平台小紅書上,也湧現大量「窮遊香港」攻略,追求以最短時間、最少的錢、走最多景點。
報導指出,即使香港住宿費普遍昂貴,但這群「特種兵遊客」自有法寶,不住飯店,較極端的方法是露宿街頭或是乾脆不睡覺玩通宵。用餐時間不設限的24小時餐廳,如海底撈、麥當勞等也被力推為理想過夜地點,對這群旅行計劃非常緊湊的人來說,能休息就好,「高效率」成為他們旅遊的關鍵詞,講究:「今早到,明晚走,盡可能多打卡」。
先前曾有外媒分析,中國的「特種兵窮遊」浪潮,一方面是出於報復旅遊的心態,要彌補因為疫情失去的青春;一方面預算也是真的不多,長達3年的疫情嚴重損害消費能力;還有就是出於社群媒體的跟風心態,時下年輕人喜歡用小紅書、抖音分享,進而產生追隨、模仿的行為,旅遊因此成走馬看花,目的是包裝形象。
分析也提到,自新冠疫情以來,中國社會消費疲弱,大手大腳花錢的人變少了,養老儲備反而受到年輕一代更多的重視,「旅遊特種兵」現象,反映了當代中國青年處在理想和現實夾縫中的微妙心態,既不想放棄「詩與遠方」,又得精打細算過日子。
雖然「特種兵旅遊」也招致不少批評,許多人都對他們的旅遊方式嘖嘖稱奇,不明白旅行就是為了放鬆,為何要這麽辛苦折騰;還有體驗過的人坦言,與其走馬看花趕行程,不如花點時間深入當地文化,但它確實是疫後中國社會的其中一面鏡子,顯示在現實經濟壓力下,民眾的消費意願即便有所恢復,消費能力也未必很快跟得上,是否會出現相應的行業形態變化,亦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