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news今日新聞] 日本政府今(31)日針對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南海海槽大地震」(南海トラフ巨大地震),公布了最新的災害損害預測,一旦發生南海海槽大地震的話,最壞情況之下,推估將會出現29萬8000人直接死亡,經濟損失預估將達到270兆3000億日圓,超過311大地震的10倍。
綜合日媒報導,針對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南海海槽大地震」,日本政府時隔約13年首次重新進行檢視,並且公布了最新的災害損害預測,據最新研究成果,對2012年公佈的災害預測進行了首次修正。
南海海槽大地震是指,從靜岡縣海岸的駿河灣延伸到宮崎縣海岸的日向灘,在這段海溝狀海底地形可能發生的規模8至9的巨大地震,通常以100年至150年一次的頻率發生。最近一次是發生在1946年的昭和南海地震。據估計,未來30年內發生巨大地震的機率約為80%。

最新估計顯示,若是在冬季深夜、住家率較高的時段發生規模9的地震,並導致東海地區遭受巨大海嘯侵襲,死亡人數可能高達約29萬8000人,其中估計21萬5000人死於海嘯,佔全體七成,其次為死於建築物倒塌7萬3000人,以及另外有死於地震火災9000人。
上回2012年的預估將有32萬3000人死亡,儘管日本官方採取防災對策,努力減少損失,但修正後的數據僅減少了一成。這一結果反映了建築物耐震化與海嘯避難設施的改善雖有所進展,但由於地形數據的更新,海嘯淹沒範圍擴大了三成以上,導致影響範圍變大。
此外,受災避難者可能高達1230萬人,約占日本總人口的一成。而經濟損失預估將達到約270兆3,000億日圓,超過東日本大地震(311大地震)的10倍。建築物損害部分,新的報告書估算建築物全倒、燒毀數量達235萬棟,與前一次估計的238萬棟差別不大。
同時,這次的預測中首次加入了避難生活所造成的「災害關聯死亡」數據,可能達2萬6000人至5萬2000人;另外,而人口較多的東海地區恐災情慘重;傷者與避難者人數最多分別為95萬與1230萬人。
「災害關聯死」跟長期過著避難生活累積壓力或慢性病惡化等因素有關。日本過去發生地震等災害後,經常傳出有倖免於難的災民卻在之後的避難生活中喪命,被稱為「災害關聯死」。
日本政府根據先前的預測,制定在2014年推動對策基本計畫。儘管官方承諾將死亡人數減少約80%,但最新推估離目標仍很遠,需要大幅重新審視疏散措施和基礎建設。日本政府呼籲,「單靠行政機構的努力仍有其極限,因此民眾應培養『自身生命由自己守護』的意識,一旦發生南海海槽地震,務必立即避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