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beanfun! 一起SHOW!
組隊開SHOW,拼排位拿獎勵!
下載
你可能也會喜歡
留言
LINE
FB
複製
米飯放太久「恐釀食物中毒」 隔夜菜能不能吃?醫教4關鍵
TEEPR
發布於 1 年前
近日寶林茶室案震驚社會,食物中毒問題引起民眾擔憂。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剩菜該怎麼保存?關於這些問題,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提醒4大基本觀念,可以好好檢視自己日常的飲食衛生有無疏漏。
示意圖非當事人,翻攝自《過來抱抱我》。
蔡明劼醫師在臉書粉絲專頁「蔡明劼醫師 健康。瘦身」表示自己也常吃隔夜飯菜,加熱過的剩菜中,蛋白質和脂肪等營養素不會流失,雖然維生素C、維生素B群等「水溶性維生素」確實會部分流失,「基本上還是值得吃」。關於隔夜飯菜,蔡醫師提醒:「比起營養素問題,我們更要注意的應該是隔夜菜的衛生。」
示意圖非當事人,翻攝自《過來抱抱我》。
蔡醫師分享4個基本觀念,首先,保存方式分為冷藏和冷凍。蔡醫師指出:「米飯放在室溫超過2小時以上,容易滋生仙人掌桿菌 (Bacillus cereus),造成食物中毒。」所以有飯菜吃不完,就要盡快拿去冷藏,別放在室溫下太久。假如習慣一次煮一週的便當菜,需要保存比較多天,蔡醫師建議:「隔天的便當放冷藏,其他的就放冷凍,更能防止細菌生長。」
示意圖非當事人,翻攝自《過來抱抱我》。
冷凍當然也不是萬能,蔡醫師叮嚀食物別冰太久,像是去年端午節的粽子就該丟了。妥善保存的隔夜菜要吃之前,蔡醫師建議用「攝氏75度以上」高溫加熱,確保能殺死殘留的細菌。加熱後的隔夜菜就盡快吃完,別再長時間放置,蔡醫師提醒:「如果聞起來或吃起來有異味,就不要太節儉了,趕快丟掉吧!」隔夜菜保存和再加熱的方式都記得了嗎?分享給家人互相提醒一下!
以前小編要將沒有吃完的食物冰進冰箱前,家人都會提醒要放涼了才能冰,不然冰箱和食物都會壞光光,相信有很多人也聽過這個說法,不過有醫師指出這個觀念恐怕過時囉!
示意圖翻攝自martha stewar。
小兒科醫師林哲民在臉書上發文表示,細菌在溫度介於7~60℃之間都能快速生長繁殖,雖然食物加熱的過程中可以殺死多數細菌,但細菌所產生的毒素可就沒那麼好消滅了,因為許多毒素是很能耐熱的。「食物製作或保存不當之下,細菌繁殖或是其生產出的毒素過多,食入人體便會造成食物中毒」。
示意圖翻攝自engoo。
台灣食藥署建議:「食物調製後勿於室溫下放置超過2小時,夏天時 (室溫超過32℃) 則勿放置超過1小時」。林哲民醫師因此聯想到過去民眾常有個觀念,那就是「食物要放到常溫才能放進冰箱」,否則冰箱和食物都會壞掉。他坦言不能完全認定這個觀念是錯誤的,只是以現在來看似乎過時了。
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
林哲民醫師指出,以前的冰箱降溫功能較差,放進熱的食物會使冰箱內溫度升高,進而讓其他冷藏食物加速細菌繁殖、容易壞掉。不過現在的冰箱瞬間降溫能力都不錯,他因此提醒「最好食物在50-60 ℃以上的時候就放進冰箱」,避免細菌增生跟產生更多的毒素。
翻攝自臉書 (Dr. Jimmy 林哲民醫師)。
▸
寶林死者驗出米酵菌酸!專家曝致命原因
▸
食安連環爆!外食「吃什麼比較安全」網點名1食物:不怕跑掉
▸
素顏也很漂亮!女神卡卡保養皮膚的「特殊運動」
媽媽說得對:「東西趁新鮮就趕快吃完!」
檢視原始文章
你可能也會喜歡
還想看更多你喜愛的文章嗎?
下載 beanfun! 看更多
beanfun! 採用網站分析技術為您帶來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選 "我同意" 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第三方 Cookie,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
隱私權政策。
我同意
關閉
取消
確認
關閉
下載beanfun!
瘋狂生活從 beanfun! 開始~
掃描 QR Code 立即下載
溫馨提醒您:於行動裝置安裝防護軟體
可提升裝置使用安全性
下載beanfun! 豐富你的內容
安裝應用程式,享有更多文章、小說和精彩的互動!
前往下載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