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beanfun! 一起SHOW!
組隊開SHOW,拼排位拿獎勵!
logo
留言
LINE
FB
複製
姑婆芋全株有毒勿食! 食藥署授姑婆芋與芋頭判斷方法
NOW健康
更新於 2 年前

【NOW健康 連珮妤/台北報導】食藥署於近日接獲通報,有民眾至某度假酒店食用炒飯後,出現嘴唇及喉嚨刺痛、吞嚥困難等症狀,經衛生單位調查,炒飯底部鋪墊之葉片鑑定為姑婆芋,該案應為姑婆芋之毒性成份污染食品所導致的中毒案件。為了預防民眾再度因誤食姑婆芋,而發生中毒事件,食藥署將於本文教大家區別姑婆芋與芋頭之間的差異。


姑婆芋、芋頭如何區分? 可透過葉子的特徵辨別


姑婆芋又稱為山芋、觀音蓮及天荷等,為臺灣常見的低海拔植物,全株之汁液及塊莖皆有毒,在食入數分鐘後會引起喉嚨疼痛、口腔麻木、燒痛、潰瘍、失聲、吞嚥困難、唇腫、胸悶及胃部灼痛等症狀,而其汁液接觸到皮膚,則會引起搔癢及刺激感。


姑婆芋與芋頭皆屬天南星科,兩者外觀極為相似,一般民眾較不易辨識,因此常有誤食而造成中毒之案件。常見的辨識方法如下:芋頭葉面覆有絨毛,水滴在葉面上,會形成一顆顆小水滴,葉片呈盾形,且葉脈不明顯,其與葉面相接之葉柄呈深紫色,且地下莖具有紫色斑點;而姑婆芋表面光滑,葉子是廣卵形、基部呈心狀箭形,水珠無法凝結,與葉面相接之葉柄呈綠色,地下莖細長,且偏黃色。


▲姑婆芋與芋頭差異比較如上。(圖/食藥署提供)


勿隨意採摘不明野生植物 以免食物中毒危及性命


食藥署呼籲,部分有毒植物,即使經驗豐富的專家也難以辨識,且不同種類的有毒植物所引起的中毒症狀不盡相同,輕則腸胃不適,重則傷害中樞神經系統,甚至危及性命,因此,民眾切勿自行採摘或食用來路不明的野生植物;餐飲業者則應確認食材的安全性,並保存相關來源文件,且切勿將有毒植物入菜,亦不得作為食品鋪墊或擺盤裝飾使用。


最後,若因食用不明植物出現身體不適的症狀時,應於第一時間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


核稿編輯:陳如頤


更多NOW健康報導
▸試管為何不成功? AI智能基因檢測掌握3關鍵助妳好孕
▸晚期甲狀腺癌友問:我還能活多久? 醫師鼓勵積極治療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你可能也會喜歡
還想看更多你喜愛的文章嗎?
© 2025 Gamania Group
下載 beanfun! 一起SHOW!
組隊開SHOW,拼排位拿獎勵!
留言
轉傳
複製
beanfun! 採用網站分析技術為您帶來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選 "我同意" 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第三方 Cookie,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 隱私權政策。
下載beanfun!
瘋狂生活從 beanfun! 開始~
掃描 QR Code 立即下載
APP Store 或 Google Play 搜尋 beanfun! 下載
APP Store 搜尋 beanfun! 下載
Google Play 搜尋 beanfun! 下載
溫馨提醒您:於行動裝置安裝防護軟體
可提升裝置使用安全性
下載beanfun! 豐富你的內容
安裝應用程式,享有更多文章、小說和精彩的互動!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