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news今日新聞] 英國第2大都會區伯明罕(Birmingham)議會日前發布「第114條通知」,宣布實質破產同時也稱除了保護弱勢族群以及法律規定必須維持的服務外,所有新支出都將立即停止。英媒指出,伯明罕不會是英國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宣告實質破產」的地方政府,在通膨風暴下至少還有26個英國城市,被列入未來兩年內破產的高風險清單中。
根據英國法律,地方政府事實上無法「破產」,地方政府必須依法維持收支平衡,若出現嚴重財務危機,中央政府便會介入。伯明罕議會根據「1988年地方政府財政法」(Local Government Finance Act 1988)發布第114條通知(section 114 notice)實際含義指的正是宣告當地面臨嚴峻財務挑戰,未來將禁止基本服務以外的新增開銷。
這條通知基本上是對於大眾的警訊,伯明罕行政首長約翰.柯頓(John Cotton)指出,地方政府碰上稅收大幅銳減、通膨風暴來襲,又因為2012年的「同工同酬案」賠償欠款雪球愈滾愈大,即使算上市府儲備金也難以償還,市議會只好宣告破產。柯頓指出,實質破產的宣言並非「擺爛」不負責,而是讓政府政府支出重回穩健水平的「必要步驟」。
自2018年以來,英國已有5個地方政府這麼做,許多破產的市議會為了平衡收支會修訂法案出售資產、削減開銷或提高稅收;伯明罕作為居民約110萬、歐洲最大的地方政府,目前也持有伯明罕機場股份,同時也是英國地方市府名列第一的地方房地產持有者,伯明罕行政首長柯頓也宣布有意在2025年4月前清償所有相關債務。
英媒《衛報》報導指出,今年8月下旬串聯英格蘭北部、中部及南岸47個市級政府的「市政利益特別小組」(SIGOMA)就曾警告,未來兩年英國至少會有26個地方政府被迫宣告實質破產,其中有5個成員稱2023財政年度恐將入不敷出,另有9個成員坦言,最快明年將宣布破產。
該組織呼籲英國中央政府應儘快伸出援手,提供財務困窘的地方政府額外金援,但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7月曾直言「政府沒有責任救助,該市議會管理不善的財務」,而在此之前中央政府也確實數度提供一次性撥款、增加社會照護預算等措施,不少學者專家則批評這種作法是「治標不治本」,建議檢討地方財稅制度、中央與地方的資源權力分配才是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