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beanfun! 一起SHOW!
組隊開SHOW,拼排位拿獎勵!
logo
留言
LINE
FB
複製
「易腹瀉變成便秘」驚罹大腸癌 醫示警檢查頻率:發現時腫瘤都很大了
TEEPR
發布於 1 年前

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防治組,大腸癌在台灣是所有癌症發生率第2名、死亡率第3名的癌症。不過若能定期篩檢、及早治療,大腸癌也是「治癒率很高的癌症」,早期發現並妥善治療的話「存活率高達90%以上」。那多久該照一次大腸鏡呢?外科醫師鍾雲霓表示:「大腸鏡檢不是年年要做」,並提醒民眾注意「排便習慣改變」恐怕是大腸癌的警訊。


示意圖非當事人,翻攝自《浪漫醫生金師傅2》。

 

鍾雲霓醫師在臉書粉絲專頁《痔瘡手術女醫師-鍾雲霓》解釋,大號順暢變成便秘、排便穩定變成腹瀉,或是本來正常但是出現「有便意、想排便排不出來」都算是常見的排便習慣改變。不過排便習慣有變化,也不一定就是癌症,常見原因也有可能是便秘、腸胃炎或痔瘡。鍾醫師說明若是大腸癌引起,癌細胞會刺激腸子,「使得腸道像發炎一樣蠕動增快、造成腹瀉;這個腹瀉會反覆發生,而且會伴隨著帶黏液的出血」。


示意圖非當事人,翻攝自《我叫金三順》。

 

如果都沒發現,腫瘤就會愈來愈大堵住腸道,症狀從易腹瀉改為便秘,病人也常合併出現食欲下降、掉體重、不明貧血等症狀。鍾醫師感嘆:「等這些腸道症狀都發生時,腫瘤細胞通常都長得很大了」,呼籲大家別拖到有症狀才就醫,定期篩檢才是預防王道。國建署有補助50至74歲民眾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鍾醫師解說:「大腸長個息肉需要6-8年,息肉變壞需要2-3年,所以如果做過第一次是正常的,3-5年檢查一次就好;甚至正常了一陣子之後,再拉長年限至5-8年一次,都能免除大腸癌的疑慮和風險」。


示意圖非當事人,翻攝自《機智醫生生活2》。

 

如果出現排便習慣改變,鍾醫師補充:「可以試著高纖飲食、多喝水、觀察2週。如果狀況改善了,就能先安個心,代表遇上的是腸道蠕動功能問題。」鍾醫師也提供多攝取纖維的小撇步,「同樣份量的『花椰菜、菠菜、空心菜、地瓜葉』纖維質量是『高麗菜、萵苣、娃娃菜』的2倍」,平常可以挑纖維量高的蔬果補充。

你可能也會喜歡
還想看更多你喜愛的文章嗎?
© 2024 Gamania Group
下載 beanfun! 一起SHOW!
組隊開SHOW,拼排位拿獎勵!
留言
轉傳
複製
beanfun! 採用網站分析技術為您帶來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選 "我同意" 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第三方 Cookie,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 隱私權政策。
下載beanfun!
瘋狂生活從 beanfun! 開始~
掃描 QR Code 立即下載
APP Store 或 Google Play 搜尋 beanfun! 下載
APP Store 搜尋 beanfun! 下載
Google Play 搜尋 beanfun! 下載
溫馨提醒您:於行動裝置安裝防護軟體
可提升裝置使用安全性
下載beanfun! 豐富你的內容
安裝應用程式,享有更多文章、小說和精彩的互動!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