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beanfun! 一起SHOW!
組隊開SHOW,拼排位拿獎勵!
logo
留言
LINE
FB
複製
類風濕性關節炎非長輩殺手?好發年齡曝 連筷子都拿不動
NOWnews
發布於 9 天前

[NOWnews今日新聞]42歲的陳小姐20年前以為是車禍後遺症導致肌腱炎,服用消炎藥半年未痊癒,進一步檢查才確診「類風濕性關節炎」,當時她正處於為夢想拚搏的年紀,確診有如按下人生暫停鍵;原先喜好烘焙的她,因疼痛無法打蛋、揉麵團,被迫放棄開店夢想。林口長庚醫院風濕過敏科醫師蔡昀臻表示,其實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30至50歲的青壯年,初期症狀易誤認成媽媽手、肌腱發炎、腕隧道症候群等職業傷害,因此延誤就醫,超過八成患者可能在發病前兩年便出現關節損傷、約四成患者10年內恐釀成日常功能障礙

蔡昀臻指出,許多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發作時,不只刷牙、扣內衣不方便,連吃飯拿筷子、湯匙都有困難。對正值求職以及照護家庭年紀的青壯年病友更是不利,常因疼痛導致動作緩慢、請假休息,職場上被同事誤解為賴床、偷懶、工作態度不佳。也因為身為家庭經濟支柱,擔心未來不能重回職場,索性隱瞞病情。同時發作時無法完成家事,有時連家人也無法諒解。

▲42歲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陳小姐(左)現身分享自己面對病痛的心路歷程。(圖/記者張志浩翻攝)
▲42歲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陳小姐(左)現身分享自己面對病痛的心路歷程。(圖/記者張志浩翻攝)

三總內科部風濕免疫過敏科主治醫師盧俊吉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無法治癒,青壯年病友除了多痛20年,也須一生與疾病共處,不過臨床觀察,病友對於疾病及治療有許多迷思,包含認為關節不腫不痛就可以停藥、藥物會越吃越多、病情沒起色而認為「藥沒有用」等,進而影響治療順從性,無法達標、緩解,並且讓心情更沮喪。

盧俊吉說,即使是關節不腫、不痛的時候,關節依然會持續受到破壞,且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還有關節外併發症,所以不可以自行停藥,即使達到減藥條件,也要採取「階段性減藥」,或主動與醫師討論用藥劑量,此外,部分藥物須一至兩個月才產生療效,且病情起伏與生活作息、運動飲食也有關,須靠定期評估疾病活動度判斷,而非自行停藥。

蔡昀臻補充,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被疼痛折磨時,旁人常因看不出來,誤以為「無病呻吟」,這些錯誤認知帶給病友更多壓力,應多體諒、理解病友的痛,給予心理支持。盧俊吉鼓勵年輕病友,在醫療進步下,類風濕性關節炎已大幅降低殘疾風險,病友也可利用輔具提升生活便利性,不要驚慌、害怕甚至逃避,學習與疾病共處。

▲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30至50歲的青壯年,協會今舉辦記者會提醒民眾注意。(圖/記者張志浩翻攝)
▲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30至50歲的青壯年,協會今舉辦記者會提醒民眾注意。(圖/記者張志浩翻攝)
你可能也會喜歡
還想看更多你喜愛的文章嗎?
© 2023 Gamania Group
下載 beanfun! 一起SHOW!
組隊開SHOW,拼排位拿獎勵!
留言
轉傳
複製
beanfun! 採用網站分析技術為您帶來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選 "我同意" 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第三方 Cookie,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 隱私權政策。
下載beanfun!
瘋狂生活從 beanfun! 開始~
掃描 QR Code 立即下載
APP Store 或 Google Play 搜尋 beanfun! 下載
APP Store 搜尋 beanfun! 下載
Google Play 搜尋 beanfun! 下載
溫馨提醒您:於行動裝置安裝防護軟體
可提升裝置使用安全性
下載beanfun! 豐富你的內容
安裝應用程式,享有更多文章、小說和精彩的互動!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