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beanfun! 一起SHOW!
組隊開SHOW,拼排位拿獎勵!
logo
留言
LINE
FB
複製
逐漸長大讓父母擔憂的嬰兒血管瘤 早診治留給孩子美美臉蛋
台灣好新聞
發布於 3 年前

記者林重鎣/台中報導

診治中嬰兒血管瘤。林重鎣翻攝診治中嬰兒血管瘤。林重鎣翻攝


薛媽媽十分焦急地帶著6個月大的嬰兒來到門診,指著小嬰兒右額,有著一元硬幣般大小的紅腫塊,緊張的詢問醫師怎麼辦?經醫師診察後,確診為嬰兒血管瘤 (Infantile hemangioma),安慰薛媽媽不用太擔心,討論後,開立藥物返家。

大里仁愛醫院皮膚科陳冠伃醫師表示,嬰兒血管瘤,俗稱草莓血管瘤,是兒童最常見的良性軟組織腫瘤,形成原因還不是很明確,但與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生有關。發生率為2~12%,女生為男生的3倍,在早產兒、多胞胎、高齡產婦、子癲前症或前置胎盤的狀況下有比較高的發生率。發生部位以頭頸部為大宗。

陳冠伃醫師說,嬰兒血管瘤類型依深度可分為表面型、深層型和混合型;也可以依分佈型態分為局部型、分節型或多發型。有一半的嬰兒血管瘤在出生時就看得到一些血管擴張或紫白斑點,其餘的約2-3週大時才變得明顯。而不論何時出現,它們的特性是,會經歷生長期、穩定期和退化期。

一般來說,前3-5個月為快速成長期,通常生長期會持續到9個月到一歲大,接著進入穩定期或較緩慢的生長期 (約一歲半至兩歲);當血管瘤從亮紅色轉變成暗紅色或紫灰色時,便進入退化期,目前認為90%在四歲大時可以退化完全。

陳醫師指出,退化完全並不代表一定會變成正常平坦皮膚,通常會有一些殘留的血管擴張、皮膚萎縮、疤痕或纖維脂肪組織。

陳冠伃醫師強調說,嬰兒型血管瘤的治療取決於多重因素,是複雜且具挑戰性的,必須考慮年齡、位置、大小、深度、 數量,是否危及生命或造成功能性受損,是否有潰瘍、疼痛或正在流血等等,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目前最主要的治療方式為點藥或吃藥,等進入穩定退化期,再評估是否予以雷射或手術治療;雷射治療亦可用於潰瘍型的嬰兒血管瘤。通常,在快速成長期前進行醫療介入,會有比較好的預後。因此;在您的孩子身上發現任何血管類病灶,應儘早尋求專科醫師的治療與評估唷!

更多新聞推薦

你可能也會喜歡
還想看更多你喜愛的文章嗎?
© 2025 Gamania Group
下載 beanfun! 一起SHOW!
組隊開SHOW,拼排位拿獎勵!
留言
轉傳
複製
beanfun! 採用網站分析技術為您帶來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選 "我同意" 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第三方 Cookie,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 隱私權政策。
下載beanfun!
瘋狂生活從 beanfun! 開始~
掃描 QR Code 立即下載
APP Store 或 Google Play 搜尋 beanfun! 下載
APP Store 搜尋 beanfun! 下載
Google Play 搜尋 beanfun! 下載
溫馨提醒您:於行動裝置安裝防護軟體
可提升裝置使用安全性
下載beanfun! 豐富你的內容
安裝應用程式,享有更多文章、小說和精彩的互動!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