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beanfun! 一起SHOW!
組隊開SHOW,拼排位拿獎勵!
logo
留言
LINE
FB
複製
痛風控制不佳當心要洗腎! 醫揭「致病根源」
TEEPR
發布於 3 年前

60歲的黃先生痛風數年,發作時到診所打針吃藥就會恢復,沒想到最近不僅發作頻繁,到診所打針後還是痛,而且身體越來越疲倦,這才驚覺事態嚴重。就醫抽血結果才發現GFR(腎絲球過濾率)降到20 ml/min/1.73m2 ,竟已是慢性腎衰竭第4期。

 

尿酸濃度太高形成痛風 又稱代謝性關節炎

樂生療養院新陳代謝科林鴻安主任說,痛風是一種慢性疾病,又稱代謝性關節炎。人體在進行食物分解或是代謝排除老廢細胞時,會釋放出原本組成DNA的成分-普林(purine),普林進行代謝後會形成尿酸。當身體血液中的尿酸濃度太高,超出人體可溶解的程度,便形成尿酸結晶鹽,聚積在身體任一部位,若尿酸鹽聚集在關節處,白血球為了抵抗外來物,攻擊尿酸結晶產生紅腫、發炎等反應,形成痛風。

 

痛風分2種 臨床有4階段症狀

林鴻安主任進一步解釋,原發型痛風患者主要是遺傳因素,而續發型患者則是因其他疾病誘導,如像肥胖、飲酒過量、高血壓或是藥物(如利尿劑、免疫抑制劑等),造成體內尿酸生成增加或是腎臟的尿酸排泄減少;而痛風的臨床症狀,從初期到後期分為四階段: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風性關節炎、不發作間歇期以及慢性痛風石關節炎。

 

治療痛風 對症下藥是關鍵

不同階段的痛風治療方式不同,像無症狀高尿酸血症,只有尿酸過高但無任何狀況,並不需要藥物治療;至於急性痛風性關節炎,醫師會使用秋水仙素和非類固醇消炎藥物,減緩發作時關節的紅腫熱痛症狀。

至於慢性痛風石關節炎,則是因痛風結晶長年累積、形成痛風石,因此須服用降尿酸藥物,控制血液尿酸濃度,減少反覆發作。

 

定期接受慢性腎臟病篩檢 防不可逆傷害

林鴻安主任強調,痛風是慢性腎臟病和腎結石的風險因子,因此建議痛風患者應定期接受慢性腎臟病的篩檢。此外,高尿酸也可能直接形成尿酸結石,在泌尿系統中如果造成阻塞、影響排尿,倘尿液不斷迴流淤積,也會造成腎積水及腎功能衰竭,不得不慎!

以上內容由健康醫療網授權轉載

你可能也會喜歡
還想看更多你喜愛的文章嗎?
© 2025 Gamania Group
下載 beanfun! 一起SHOW!
組隊開SHOW,拼排位拿獎勵!
留言
轉傳
複製
beanfun! 採用網站分析技術為您帶來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選 "我同意" 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第三方 Cookie,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 隱私權政策。
下載beanfun!
瘋狂生活從 beanfun! 開始~
掃描 QR Code 立即下載
APP Store 或 Google Play 搜尋 beanfun! 下載
APP Store 搜尋 beanfun! 下載
Google Play 搜尋 beanfun! 下載
溫馨提醒您:於行動裝置安裝防護軟體
可提升裝置使用安全性
下載beanfun! 豐富你的內容
安裝應用程式,享有更多文章、小說和精彩的互動!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