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beanfun! 一起SHOW!
組隊開SHOW,拼排位拿獎勵!
logo
留言
LINE
FB
複製
寶寶「腳掌內翻」得等滿月才治? 錯!醫曝一出生就治效果才好
匯流新聞網
更新於 3 年前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寶寶一出生,發現肢體有異常,千萬別拖!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復健部主任蕭安芳近期就收治一名男嬰,一出生就發現左腳掌有「馬蹄內翻足」現象,出生第二天就立即接受踝足支架矯正,蕭安芳強調,由於一出生寶寶的足部較柔軟,最容易矯正,治療效果最好,提醒有類似情形的寶寶家長,千萬不要迷信要等到滿月才接受治療。

原來該名男嬰出生時,左腳掌就有內翻現象,經會診小兒科和復健部後,確診是先天性馬蹄內翻足。

蕭安芳表示,該名男嬰屬於姿勢性的馬蹄內翻足,在母胎發育過程中足部是正常的,但在某種情況下在胎內受到壓迫,才導致左腳掌內翻,出生第二天就接受治療,由復健部量「足」打造踝足支架來矯正腳掌內翻,且隨著寶寶足部成長,每2到4周就更新踝足支架。

蕭安芳說,踝足支架必須逐漸往內翻的反方向拉扳,好讓腳掌回到正位,因此復健師每天都要在床邊替男嬰做踝關節鬆動徒手治療,讓踝關節更柔軟加速矯正效果。而為避免壓傷細皮嫩肉的寶寶,照顧好寶寶足部皮膚和的血液循環,護理師每一小時就得鬆開踝足支架,做足部按摩和休息半小時後再穿戴上。

蕭安芳提醒,踝足支架矯正需持續3個月,母子不可能在產後護理之家住這麼久,因此會教導媽媽正確的居家復健方法,持續門診追蹤,姿勢性的馬蹄內翻足通常會有較佳的復健矯正效果,不過,若保守治療矯正效果不佳,少數寶寶可能會需要手術介入。

蕭安芳強調,除了姿勢性的馬蹄內翻足外,還有約10%的人有家族史,亦有屬於結構性的內翻足,是在母胎內因足部神經、肌肉或骨骼發育不正常所致,治療上較為複雜。無論如何,一旦發現新生兒有內翻足現象,無需迷信一定要等待滿月後才接受治療,越早治療,矯正的效果才越好。

照片來源:澄清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死亡、中重症暴衝! 陳時中證實加購10萬人份默沙東口服藥

主秘遭爆「插隊PCR」 周志浩認了有拜託台北市!理由是指揮中心滿重要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你可能也會喜歡
還想看更多你喜愛的文章嗎?
© 2025 Gamania Group
下載 beanfun! 一起SHOW!
組隊開SHOW,拼排位拿獎勵!
留言
轉傳
複製
beanfun! 採用網站分析技術為您帶來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選 "我同意" 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第三方 Cookie,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 隱私權政策。
下載beanfun!
瘋狂生活從 beanfun! 開始~
掃描 QR Code 立即下載
APP Store 或 Google Play 搜尋 beanfun! 下載
APP Store 搜尋 beanfun! 下載
Google Play 搜尋 beanfun! 下載
溫馨提醒您:於行動裝置安裝防護軟體
可提升裝置使用安全性
下載beanfun! 豐富你的內容
安裝應用程式,享有更多文章、小說和精彩的互動!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