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資股市研究報告涉嫌「割韭菜」,引發投資人不滿。近期不斷有外資出具報告,一面調高個股目標價,另一面卻持續賣超,引發外界質疑利用兩面手法來坑殺小散戶,把台股當成提款機。金管會對此已請證交所瞭解,究竟是外資自營賣、還是客戶賣,1個月內完成調查報告。
外資由於資金龐大,對台股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篇看好或看壞個股的報告,牽動小散戶的資金動向。日前外資頻頻發布對台積電的未來展望,甚至喊出每股破千元的目標價,卻又連續賣超台積電,以致股價不漲反跌。目前證交所已動員十多位稽查組人員展開查核,鎖定9家出具台積電報告的外資券商限期書面說明,包括大和國泰、台灣匯立、花旗環球、美林、高盛、野村、瑞銀、摩根士丹利及摩根大通等。
金管會表示,近10年有9家外資報告因瑕疵而被處分,其中有2家處以警告、1家糾正、6家注意改善。這3種處分程度最重的是警告,包含1家被發現研究報告發布前先給了客戶,另一家則是未依研究報告來辦理推介,也就是研究報告看好某幾檔個股,但卻與推介的不符。
金管會指出,針對外資疑似兩面手法的作為,將檢視究竟是經紀業務客戶意見不同所致,還是券商自營部位操作不同;若是後者則進一步調查相關資料,瞭解券商買賣情況是否違反內部程序。
另外,繼保險資金後,金管會也首度對投信、投顧祭出規範,禁止用基金資金或全委資產介入公司經營權之爭,一旦被檢舉或發現類似情況,不符投資決策流程,最重將被「撤照」,廢止營業許可。
金管會認為,投信、投顧經營投資信託及全權委託投資業務,資金來自一般投資大眾及客戶,應強調誠信與高標準業務行為準則,不應介入經營權之爭。目前已發布函令且即日生效,明定投信及投顧運用投信基金或全委資產投資時,不得介入被投資對象本身及其直接、間接投資事業的經營權之爭、協助他人取得或鞏固經營權等。
延伸閱讀